「貓咪健檢好貴,多久要做一次呀?」
「項目這麼多,我的貓要做哪些檢查呢?」
這些問題大概可以列為飼主們前十大常問的問題中,獸研所團隊一次為你剖析貓咪定期檢查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項。
首先,我們要知道貓咪是非常會忍耐的生物,很大的原因因為最初始貓科動物都是在野外,必須要偽裝出自己身體健全無病痛的樣子,才能夠避免成為其他動物的食物。再加上人類並無法有效地跟貓咪溝通(即便是透過動物溝通也會有貓咪痛但貓咪不說的情況,這點完全跟人類一樣!),所以唯有透過醫學檢查所得到的數字結果,才能夠幫助飼主們更清楚知道家中寶貝貓咪的身體狀況。
多久要帶貓咪去獸醫院健檢呢?
依照貓咪的年齡及身體狀況,建議抓半年一次到一年一次。
一歲以內的幼貓因為基礎免疫系統還不健全,這時特別需要飼主與獸醫師觀察貓咪的成長狀況,會建議在過程中替貓咪做基礎體重、體溫、心跳檢查,並透過理學的觸診判斷貓咪身體狀況。一歲以下的幼貓會建議在八週以上開始進行疫苗施打,並且在滿六到七個月時安排做結紮手術,飼主可以配合這兩個項目一併進行必要的檢查項目。
一歲以上到七歲的成貓,建議每年進行一次健康檢查。檢查項目應包含:
問診:透過飼主分享平常貓咪的生活習慣及觀察到異常情況,幫助獸醫師進一步檢查相關項目
理學檢查:透過獸醫師視覺、聽覺、觸覺三大感覺,針對貓咪的眼睛、口腔、耳朵、毛髮做基礎檢查,此時是相較較無侵入性的診斷方式。同樣也是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判斷是否需要增加其他檢查項目。
血檢:透過數據化的方式幫助飼主及獸醫師判斷貓咪是否有身體異常情況,血液檢查可以得知貓咪是否有發炎或感染的情況,並判斷肝臟、腎臟及血糖、營養是否在健康的範圍。
X光影像檢查:透過X光可以更清楚的判斷貓咪的骨骼和軟組織結構,以及判斷胸腔腹腔內器官大致的表現。
依照貓咪過往病史及身體狀況,獸醫師可能還會建議做幾個進階的檢查項目:
超音波影像檢查:可以用來評估貓咪的內部器官,如心臟、腎臟、肝臟等器官的大小、形狀,以及是否有異常的腫瘤或結石。
尿液檢查:透過分析尿液可以檢測是否有蛋白質、紅血球、白血球、結晶等異常狀況,以及排尿是否正常,可以用來評估貓咪腎臟和泌尿系統的健康表現。
糞便檢查:透過檢查糞便,可以發現是否存在寄生蟲感染、消化問題或其他腸道異常,有助於早期發現並治療可能的腸道健康問題。
內分泌檢查:包括檢測甲狀腺激素、胰島素、腎上腺素等,以確保貓咪的新陳代謝和內分泌平衡良好。
以上的健檢說明都是針對平時健康的一歲到七歲成貓,如果家中飼養的是品種貓、或有先天疾病、後天診斷出的病史、或是七歲以上老貓,則會建議健檢頻率提高至半年一次。
延伸閱讀:老貓常見疾病預防及飼養注意事項
台灣常見的品種貓,例如英國短毛貓、美國短毛貓、緬因貓、布偶貓、波斯貓,由於近親繁殖的關係,容易有基因缺陷,相較於米克斯會更容易出現:心肌肥大症、心肌肥大症、腎衰竭、呼吸道狹窄、軟骨病等。在這邊也想要鼓勵潛在飼主們,領養代替購買,停止購買品種貓讓繁殖業者可以停止近親繁殖的不好作為。
連貓咪的年度健檢都要依照年紀做選擇,貓咪的日常主食更需要依身體狀況及年齡做選擇!獸研所團隊致力於在每階段都給貓咪營養的日常保養主食罐,推薦貓咪在不同年齡搭配食用:
ccs